未分类 – 中华中医药学会 //www.precookedfood.com Mon, 28 Apr 2025 02:31:37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1.9 中华中医药学会2023年度部门决算公开报告 //www.precookedfood.com/2024/08/08/29501/ Thu, 08 Aug 2024 06:25:39 +0000 //www.precookedfood.com/?p=29501

]]>
关于“第十六届海峡论坛—2024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的征文通知 //www.precookedfood.com/2024/03/14/27874/ Thu, 14 Mar 2024 08:23:14 +0000 //www.precookedfood.com/?p=27874 中会国际发〔2024〕40号
关于“第十六届海峡论坛—2024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的征文通知

 

各有关单位、有关专家: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部署要求,加强与台湾地区中医药交流合作,促进两岸中医药融合发展,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慢病管理、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独特作用,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厦门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承办的“第十六届海峡论坛—2024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拟定于2024年6月上中旬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此次会议以“中医药与慢病康养”为主题,现将会议征文及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地点
    2024年6月上中旬,福建省厦门市(具体时间地点见会议正式通知)。
    二、会议主题
    中医药与慢病康养
    三、会议征文
    (一)征文内容
    1.慢病管理的中医理论研究;
    2.慢病管理的技术评估;
    3.中西医协同慢病管理;
    4.中医治未病临床经验;
    5.中医养生保健产品研究;
    6.名老中医慢病防治经验总结;
    7.中医针灸特色疗法和适宜技术;
    8.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驱动下的全生命周期慢病健康管理等。
    (二)征文要求
    1.论文务求主题鲜明、论据充分、资料翔实。稿件篇幅控制在5000字,另附300字以内的摘要。
    2.稿件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地址、邮编、职称、研究方向、电话、E-mail等。
    3.稿件以Word文档形式,题目3号字、小标题4号字、正文5号字,参考文献小5号字,统一用“仿宋GB2312+ Times New Roman”字体,单倍行距。
    4.已经发表的论文、稿件请注明期刊名称以及相关卷、期、页等信息。
    (三)投稿方式
    1.稿件以E-mail形式发送至:tgazx@126.com。稿件请注明“2024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投稿”,论文若被选用,免缴会议注册费。
    2.征集论文截止日期:2024年5月31日。
    四、联系方式
    (一)中国中医科学院
    联 系 人:徐渲博
    联系电话:010-64069868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二)中华中医药学会
    联系人:秦宇龙、闫铮
    联系方式/传真:010-64206805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邮编:100029

 

中华中医药学会
2024年3月14日

]]>
直播回放|第六届岐黄论坛 //www.precookedfood.com/2024/01/15/27126/ Mon, 15 Jan 2024 01:54:27 +0000 //www.precookedfood.com/?p=27126 https://www.sciconf.cn/m/lives/details/16983?state=1705282739&code=091I4dGa1POLKG0H6vIa1fUM9Z2I4dGf&share_code=YmyuK8UG8UDryUv1DG6maQ_d_d

]]>
“中医药专家赴革命老区送学术送医疗”——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专家邓州行 //www.precookedfood.com/2023/12/27/29296/ Wed, 27 Dec 2023 08:15:41 +0000 //www.precookedfood.com/?p=29296     2023年11月24—25日,“中医药专家赴革命老区送学术送医疗”活动在河南南阳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邓州市中心医院承办,旨在充分发挥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以实际行动弘扬革命精神、践行初心使命,为巩固革命老区健康扶贫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参加本次活动的专家来自北京、安徽、内蒙古、河北、河南等地。他们是肺系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党的工作小组组长、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部主任张洪春,肺系病分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王成祥,肺系病分会名誉副主任委员、安徽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李泽庚,肺系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肺病科杨道文,肺系病分会常务委员、深圳市中医院副院长陈生,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中医肺病科主任黄燕,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张立山,河北省中医院呼吸一科主任耿立梅,河北省中医院呼吸二科主任武蕾,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肺病科主任何咏等。

    肺系病分会的专家团队还来到了南阳医圣祠,展开了《伤寒杂病论》的寻根之旅,通过再次瞻仰温习张仲景的生平事迹和重要贡献,以及他提出的“辨证论治”理念,大家深刻感受到仲景医药文化穿越千载而历久弥新的医学价值和经典魅力。

    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大背景下,本次活动不仅是对医学知识的传播,也是对党建工作引领下的社会责任和担当的践行,更是对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的积极响应。大家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发展贡献中医药力量。

]]>
《百名科学家讲党课》——大视野云课堂2023年第九期:陈厚群院士的初心使命 //www.precookedfood.com/2023/10/30/29312/ Mon, 30 Oct 2023 11:12:51 +0000 //www.precookedfood.com/?p=29312     编者按:大视野云课堂是中国科协科技社团党委联合全国学会共同打造的学习交流平台,通过邀请院士、专家讲述学科研究进展,展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分享科研经历感悟,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彰显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跟党走、科技报国为人民的价值追求,为全国学会党组织、广大学会会员提供优质学习教育资源。今天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工结构抗震专家陈厚群,他分享的题目是《我的初心使命》

    陈厚群院士说,作为一名奋战在水工抗震一线六十六年的共产党员、科技工作者,我们要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科技工作者要把自身经历和感悟凝聚于这个八个字上。我们科技工作者要饮水思源,在政治和业务上受党的培育,终身要满怀对党感恩的无限深情,无论何时何地、在什么情况下和岗位上,都以共产党员为第一身份,始终力求以行动向党交出合格答卷的动人事迹。

    陈厚群院士用铿锵有力的30个字总结了自己从事水利水电科研六十六年的感悟,“爱国是动力,敬业是前提,学习是基础,思考是关键,实践是根本,团队是依托。”他满怀激动之情,回忆了当年自己在接受改革开放任务、参与新时代国之重器建设的情景,他总结到,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是属于每一个人的,他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时刻自勉自励,始终保持 “初心在前、使命催征”的心态,要大力发扬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希望年轻人踔厉奋发、追梦不止,为新时代水利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
中华中医药学会召开公文质量提升和行政运转专题培训会 //www.precookedfood.com/2023/10/16/25522/ Mon, 16 Oct 2023 08:31:18 +0000 //www.precookedfood.com/?p=25522     为进一步提升学会干部队伍职业化水平,增强秘书处工作人员公文写作能力,10月11日下午,中华中医药学会召开了公文质量提升和行政运转专题培训会,全体职工参加了会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秘书处处长程强以《高质量做好公文办理和综合协调工作》为题,围绕学会秘书处职能,从公文写作的基础知识入手,以请示与报告、通知、办文要报、会议纪要、离京审批、电话记录等6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了在日常公文处理中的心得体会。

    培训会后,参训职工表示获益匪浅,日常公文写作中遇到的问题都得到了解答,切实提高了公文写作的工作效能。

]]>
习近平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 //www.precookedfood.com/2023/05/13/29291/ Sat, 13 May 2023 07:22:32 +0000 //www.precookedfood.com/?p=29291     5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这是12日下午,习近平在石家庄市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原标题:习近平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强调    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李强丁薛祥出席座谈会 蔡奇陪同考察并出席座谈会

    新华社石家庄5月12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河北考察,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增强抓机遇、应挑战、化危机、育先机的能力,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陪同考察并出席座谈会。

    5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在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省长王正谱陪同下,先后来到沧州、石家庄等地,深入农村、港口、科研单位等,实地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情况。

    11日上午,习近平来到沧州市,考察了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了解盐碱地整治、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习近平走进麦田,仔细察看小麦长势,并向正在田里劳作的种植户、农技专家询问旱碱麦产量、价格、品质、收益等。习近平指出,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要立足我国盐碱地多、开发潜力大的实际,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有效拓展适宜作物播种面积,积极发展深加工,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

    11日下午,习近平来到黄骅港煤炭港区码头,了解河北省港口整合发展和黄骅港生产经营、发展规划等情况。习近平强调,河北区位优势独特,海运条件便利,要持续推进港口转型升级和资源整合,优化港口功能布局,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共建“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黄骅港作为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要加强港口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

    12日上午,习近平来到位于石家庄市的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考察调研,了解企业发展历程及产品研发、加强军民融合发展、提升自主保障能力建设等情况,走进生产车间察看芯片生产流程。习近平指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必须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系统布局关键创新资源,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势,不断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突破。他勉励科技工作者再接再厉、勇攀科技高峰,不断攻克前沿技术,打造更多科技自立自强的大国重器。

    习近平随后考察了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规划展馆,听取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察看医药产品展示,了解药品研发生产情况。习近平强调,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研发生产更多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中国药”,特别是要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12日下午,习近平在石家庄市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天津市委书记陈敏尔先后发言,北京市委书记尹力提交了书面发言,就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汇报工作情况、提出意见建议。

    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对党的十九大以来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希望河北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闯出新路子,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中彰显新担当,在推进全面绿色转型中实现新突破,在推进深化改革开放中培育新优势,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展现新作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    习近平强调,党的十九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京津冀3省市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大力支持配合,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显著成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初见成效,雄安新区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美丽宜居京津冀取得丰硕成果,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京津冀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符合我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习近平指出,要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坚持积极稳妥、稳中求进,控增量和疏存量相结合,内部功能重组和向外疏解转移两手抓,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疏解工作。要着力抓好标志性项目向外疏解,接续谋划第二批启动疏解的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等。要继续完善疏解激励约束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增强向外疏解的内生动力。要进一步从源头上严控北京非首都功能增量。

    习近平强调,要推动北京“新两翼”建设取得更大突破。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要处理好同雄安新区的关系,“两翼”要协同发力,有效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要处理好同中心城区的关系,实现以副辅主、主副共兴。要加快推进第二批北京市属行政企事业单位迁入副中心,腾出的空间主要用于加强对首都核心功能的服务保障。要处理好同周边地区的关系,带动周边交界地区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指出,京津冀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拥有数量众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创新基础扎实、实力雄厚,要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着力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要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提升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要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把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习近平强调,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终要体现到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上。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切实解决广大百姓关心关切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促进京津冀地区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要推动京津优质中小学基础教育资源同河北共享,深化区域内高校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合作。要推进医联体建设,推动京津养老项目向河北具备条件的地区延伸布局。要持续抓好北方防沙带等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建设,持续推进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等重大生态工程。

    习近平指出,要继续加快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区域内部协同。要唱好京津“双城记”,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共同打造区域发展高地,在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发挥辐射带动和高端引领作用。要把北京科技创新优势和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结合起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提升科技创新增长引擎能力。河北要发挥环京津的地缘优势,从不同方向打造联通京津的经济廊道,北京、天津要持续深化对河北的帮扶,带动河北有条件的地区更好承接京津科技溢出效应和产业转移。要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下大气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同国内外其他地区沟通对接,打造全国对外开放高地。

    习近平强调,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北京、天津、河北3省市党委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切实抓好主题教育,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李强在讲话中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在大局下思考和行动,更加有力有效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突出首要任务,围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资源、政策、力量聚焦,确保标志性疏解项目取得明显成效。要把握区域差异,着力推动优势互补,既补各自的短板,又锻造共同的长板,把发展落差的势能变成协同发展的动能,让群众有更强的获得感。要进一步做实工作机制,形成更为紧密的协同推进格局。

    丁薛祥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坚持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持之以恒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水平。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促进能源结构低碳转型,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调整优化运输结构,从源头上减少燃油污染排放;持续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压实地方政府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李干杰、何立峰等陪同考察并出席座谈会,吴政隆、穆虹及主题教育中央第二指导组、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地方、有关企业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 

]]>
【两会专访】余艳红委员:答好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医药奋进答卷 //www.precookedfood.com/2023/03/09/29294/ Thu, 09 Mar 2023 08:35:06 +0000 //www.precookedfood.com/?p=29294     新的春天,新的征程,新的出发。在全国两会隆重召开之际,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接受中国中医药报记者专访,分享她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认识体会以及对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思考谋划——

    神州万里,东风浩荡,全世界的目光再次汇聚北京。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全国两会的召开,对于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奋进新征程、创造新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阳春三月,天安门广场红旗猎猎。佩戴上出席证,走进人民大会堂,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和所有中医药领域的代表委员一样,信心满怀,也更觉责任重大。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方位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对中医药一以贯之的工作思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铿锵有力,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工作的坚定支持;重任千钧,勾勒了中医药造福人民安康生活的美好图景。”余艳红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时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既是对中医药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医药赶考的命题作文,让中医药人增强了底气、凝聚了力量、坚定了信心。“守护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等今年工作重点,是党和国家对人民期待的庄重回应,也是中医药人义无反顾的光荣奔赴。

    “答好新时代新征程中医药奋进答卷,中医药人重任在肩,中医药人也壮志在胸!”余艳红说。

    乘势而上

    五年奋斗图景载入中医药发展史册

    五年砥砺奋进,五年风雨兼程。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推进,凝聚起中医药人一往无前的力量。

    这是令人振奋的五年。“旗帜领航”是浮现在余艳红心头的第一个词语,“过去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深入基层中医馆、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医圣祠等中医药相关机构调研,在全国中医药大会召开前夕专门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中医药发展把脉定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余艳红表示,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相继印发,进一步构成了中医药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绘出了中医药振兴发展的蓝图。

    这是令人自豪的五年。余艳红表示,面对中医药资源总量不足,破解深层次矛盾的改革措施不够有力、科技创新驱动支撑不够强劲等现实问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与各地各部门同题共答,凝聚发展共识和力量。不断完善支撑中医药法落地的配套政策体系,协同推动发改、教育、科技、医保、药监等部门实施一揽子符合中医药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政策举措,中医药发展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全面加强,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供给前所未有。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推出一批务实改革举措,加强中医药管理体系建设,推动建设7个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推动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促进完善中药饮片标准体系,建立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等,进一步促进了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是令人感动的五年。在余艳红看来,解决“让老百姓方便看中医、放心吃中药、看上好中医”的民生期盼,是中医药系统的必答题,也是压轴题。围绕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和内涵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建设14个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遴选布局138个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县域中医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设置基本实现全覆盖,中医药服务质与量实现双提升。全面完成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加强中药源头保障,古代经典名方工作加快推进,简化审批初见成效,临床优势日渐彰显。与此同时,深入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中医药人才规模显著壮大,人才结构日趋合理,培养造就高层次领军人才队伍,表彰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培养一批岐黄学者、青年岐黄学者,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中中医药人才单列计划,中医药人才工作纳入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布局,成为激发中医药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医药创新动能充分激发,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疗效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列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中医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多元功能和价值进一步突显。

    五年来,我们还经历了疫情大考,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成为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和亮点,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特色优势是“坚持用中国办法破解防控难题”的生动体现。余艳红说,“在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全系统、全方位、全过程发力,为我国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先后推出多版中医药诊疗方案,探索形成‘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筛选出‘三药三方’为代表的有效方药,《世界卫生组织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专家评估会报告》肯定了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乙类乙管’后主动转向、主动作为,在重点人群、重症治疗中积极发挥优势作用。”

    奋斗书写华章,启示催人奋进。“回顾五年成绩单,我们更加感佩于总书记的高瞻远瞩,更加深刻认识到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余艳红表示,踏上新征程,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为了人民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

    过去五年的中国,之所以“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正在于始终扣紧推动民生福祉,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实现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根本要求。”余艳红表示,“这是由当前人民群众的需求实际和中医药工作的发展实际所决定的。”余艳红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更加明确为什么发展中医药这个问题,也回答了要发展什么样的中医药这个问题——为了人民幸福安康,高质量发展中医药。

    在余艳红看来,现阶段我国主要矛盾还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中医药领域亦如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整个社会对更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科研、人才以及产业的需求日益迫切。与此同时,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引发质量理念、机制、实践的深刻变革,中医药领域的各项配置要素也在发生改变,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提高发展质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加强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上来。

    思维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基于此,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引领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余艳红强调,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中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引领新时代发展的理念先导。中医药系统必须始终坚持人民健康优先,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推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深化公立中医医院改革,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三医联动”模式,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强化中医药科技和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让人民群众享受到覆盖“生长壮老已”生命周期的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把发展成果转化为人民的生活品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谈及当前中医药工作形势,余艳红用了三个“时不我待”来总结。“增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历史主动,时不我待;系统设计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时不我待;将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转化为中医药发展的‘实景图’,时不我待!”

    余艳红指出,中医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作为最能代表中国的符号之一,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最生动、最具说服力的生动案例,必须深入研究中医药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推进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以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加快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药发展道路。

    余艳红表示,当前,我们正迎来中医药全面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越是机遇当前,越要有战略定力,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切实把中医药放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放在健康中国建设大局中去定位、去谋划、去推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锲而不舍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踔厉奋发

    跑出新时代中医药振兴发展“加速度”

    春节以来,新冠疫情进入低流行水平阶段,但流感等传染性疾病有“抬头”迹象。余艳红表示,对于中医药工作者来说,这还不是松松脚、歇口气的时候。要慎终如始,一以贯之抓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救治工作。持续提升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和卫生应急能力,深化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建设,推进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和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强化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全面提升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西医协同救治能力,持续加强中医医院发热门诊和急诊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等重点科室建设,提升中医医院传染病防治和重大疾病防治能力。深化“三药三方”等有效方药临床及机理研究,加快药物研发,强化对老年、儿童、重症等人群有效方药研究。

    谈及下一步重点工作,余艳红强调,2023年是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奋进之年,我们要抢抓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抓紧抓实各项政策任务落地,跑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速度”。

    要在党建引领上久久为功。必须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把党的领导落实到中医药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各地要健全党委、政府领导中医药工作的体制机制,推动党委、政府把中医药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完善中医药管理体系,着重研究解决中医药发展的重大问题。大力加强中医药系统行风建设,坚决整治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

    要在高质量发展上狠下功夫。推进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名医堂工程等建设,提升中医优势专科临床疗效。持续实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一批中医康复中心。全面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深化基层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和中医阁建设。提高中西医结合和少数民族医药服务能力水平,建设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启动新一批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建设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高水平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要在深化改革上力求突破。统筹推进中医药医疗、人才、科技、文化、对外交流等领域的综合改革,启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开展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推进公立中医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开展按中医病种付费等医保支付方式试点,深化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不断提升中医药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水平。强化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的引领作用,推动各示范区聚焦机制完善和体制创新开展综合改革,遴选一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推出一批突破性强、推广性强的改革经验。

    要在传承创新上奋发作为。推进《中华医藏》编纂和出版。推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高端科研平台和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医药临床研究能力,做好中医治疗优势病种、适宜技术、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的遴选和发布。加快经典名方、医疗机构制剂研发转化。打造有代表性的中医药文化活动、节目、产品等,推进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要在重大政策、规划和工程实施上做出成效。全面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重大工程部署了一批战略性、基础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是全年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题眼”,必须狠抓落实,强化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统筹推进八项工程落地见效。各地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基层首创性,结合落实国家重大工程,谋划实施好本地重大项目。与此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将开展“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全面分析实施进展情况,进一步推动规划实施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

    机会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踏上新征程,当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行至中流击水,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踏上关键一程,更需要中医药人团结奋进,用实干汗水,答好新时代新征程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答卷。

]]>
中华中医药学会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一 //www.precookedfood.com/2023/01/20/29299/ Fri, 20 Jan 2023 07:36:20 +0000 //www.precookedfood.com/?p=29299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大会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中医药科技社团全面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助力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带来了广阔机遇。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来,中华中医药学会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科协具体要求,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由理事会以及学会党委、秘书处带头原原本本学习,各分支机构和独家主办期刊以多种方式跟进学习,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注重将学习二十大精神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将强化理论武装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统筹考虑,深入谋划学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的思路举措,并注重做好宣传展示,在广大会员和中医药科技工作者中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热潮。

    在理事会层面,学会党委第一时间组织学习,理事会开展专题学习并审议通过《中华中医药学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要思路举措》,明确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着力推进党建强会、学术立会、人才兴会、服务凝会、科普拓会、文化育会、开放活会、产学促会、品牌引会、依章治会等十个方面的思路举措,还向广大会员发出倡议书,号召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主动担当作为,全力服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在分支机构和独家主办期刊层面,发挥好党的工作小组的政治功能,组织万余人观看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23个分支机构近3000名委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专题学习。如心血管病分会邀请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会党委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宣讲二十大精神,分会党的工作小组组长毛静远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脑病分会召开党的工作小组会议,以“祝贺二十大,建功新时代,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为主题,原原本本学习二十大报告;感染病分会向全体委员发送了二十大精神相关学习资料,号召全体委员原原本本学习,并结合实际深入思考学习贯彻的具体举措;亚健康分会制定了学习资料《党的二十大精神电子学习手册》,供委员、青年委员学习使用;检验医学分会开展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统筹疫情防控与业务发展”主题党日活动,以“领学+谈感想”的方式集体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如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与检验业务发展;继续教育分会开展了“以答题测学习,以答题促学习”活动;仲景学说分会特邀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党委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曾凤以《从历次党代会回顾百年辉煌党史》为题讲授党课;健康管理分会由季光教授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科技兴国战略,强化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为题讲授党课;慢病管理分会由庞国明教授作《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精神传达》专题报告;学会独家主办期刊党的工作小组向全体党员发放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等,为党员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提供最基本、最权威的学习材料,引导大家在学中悟、在悟中学,确保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入、落实处。此外,内科分会、老年病分会、医古文研究分会、中药炮制分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神志病分会、护理分会、中药制药工程分会、内经学分会等分支机构也结合各自实际,开展了集中学习、讲党课、主题党日等活动。

]]>
马晓光在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海峡两岸青年中医药传承创新论坛 //www.precookedfood.com/2022/11/02/20408/ Wed, 02 Nov 2022 05:57:42 +0000 //www.precookedfood.com/?p=20408 国台办举办例行新闻发布会

马晓光会上介绍海峡两岸

青年中医药传承创新论坛

 

    国务院台办新闻发言人马晓光26日在北京表示,近期两岸同胞交流依然热络,各地各部门持续开展一系列两岸交流活动。

    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当天举行。回答相关提问时,马晓光介绍了两岸在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交流活动。他谈道,9月下旬第四届海峡两岸青年中医药传承创新论坛在福州举办,两岸中医药专家和中医药行业从业人员250人参加线下会议,3300余人以线上方式同步参会。10月4日,台湾大甲镇澜宫董事会与厦门海峡同根艺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品闽南语原创歌曲《挂香》,共同弘扬妈祖文化。9、10月间,“守望精神家园——第八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暨美丽中华行旅游推广活动在台湾高雄佛光山佛陀纪念馆举办,集中呈现广西多彩的非遗文化。

    据悉,作为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重点交流项目之一,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22年海峡两岸暨港澳科技人文交流资助项目之一,第四届海峡两岸青年中医药传承创新论坛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台湾中华海峡两岸中医药合作发展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承办,李时珍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等协办,福建中医药大学等支持。论坛邀请十余位海峡两岸从事中医药研究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围绕两岸中医药传承创新、道地中药材研究等主题展开交流与研讨。此外,论坛还组织两岸专家组成代表团参观考察福州市道地药材产业。论坛的举办有效促进了海峡两岸中医药专家和学者的交流与合作,为海峡两岸中医药行业搭建了长效的交流合作机制。

    自2019年起,中华中医药学会已经和台湾中华海峡两岸中医药合作发展交流协会分别在云南省昆明市、湖南衡阳市、福建省厦门市连续举办了三届海峡两岸青年中医药传承创新论坛。每届论坛都会邀请两岸知名中医药专家学者围绕道地药材研究、青年中医师的能力培养等话题展开研讨,邀请两岸青年中医药创业者分享创业经历与经验,并组织两岸专家开展道地药材实地考察活动。目前,海峡两岸青年中医药传承创新论坛已经成为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交流的品牌活动。通过论坛,两岸中医药界同仁在交流互动中加深了解,在平等参与中增进共识,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合作,进一步增进了两岸科技人文交流与合作,携手开创两岸中医药互利共赢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