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 中华中医药学会 //www.precookedfood.com Thu, 31 Jul 2025 01:45:2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1.7 聚焦学科发展前沿 共探中药传承创新——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2025年工作会议在广西南宁成功召开 //www.precookedfood.com/2025/07/31/32761/ Thu, 31 Jul 2025 01:45:24 +0000 //www.precookedfood.com/?p=32761     2025年7月11日至14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广西中医药大学共同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2025年工作会议”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成功举行。本次会议围绕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议题,聚焦临床中药学学科发展报告研究课题线下推进,展开深入研讨与务实交流,来自全国中医药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的8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

参会专家合影

    广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肖健,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名誉主任委员高学敏、钟赣生,名誉副主任委员邓家刚、吴庆光,主任委员张建军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分会副主任委员郝二伟主持。

    肖健在致辞中,介绍了广西中医药大学在中医药教育、科研及临床实践方面的特色成果,强调临床中药学学科发展报告对凝聚学界智慧、引领学科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指出这既是推动学科规范化建设的关键抓手,更是助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实践。

肖健致辞

    高学敏阐述了临床中药学学科发展报告的学术价值,强调这不仅是分会践行学术使命的核心任务,更是为学科发展凝共识、筑根基、拓新局的重要举措。明确学科边界与核心研究方向,为高校课程设置、科研项目选题提供实践依据,推动临床中药学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高学敏致辞

    张建军系统介绍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委托课题《临床中药学学科发展报告研究》的立项背景、意义及进度安排,厘清报告框架逻辑、凝练核心研究内容、优化研究方法路径、攻克学术撰写难点的重要契机,将为高质量完成报告奠定坚实基础。

张建军致辞

    学术报告环节,广西中医药大学邓家刚教授作了题为《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思考与实践》的报告,围绕中医药核心理论,探讨现代科技与方法的创新性应用路径,为临床中药学学科“守正创新”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张建军作了题为《新中药药性研究策略与范式》的报告,深入分析中医药现有研究瓶颈,前瞻性地提出了新中药药性研究策略与方法学范式,系统阐释中药药性的现代科学内涵,为中药药性研究提供方法论参考。

    广西中医药大学李彤教授作了题为《瑶药特色与优势》的报告,系统介绍瑶药独特理论体系、特色药材及疾病防治优势,展现民族医药的深厚底蕴与现代应用价值。

    此外,澳门科技大学陈卫平教授和福建中医药大学王英豪教授分别进行学术报告。

专家作报告

    会议还安排了临床中药学学科发展论坛,中药基础理论分会分会秘书长王景霞主持专家研讨,围绕报告撰写、核心观点、框架结构及重点难点问题解决路径展开深入论证,商讨并明确下一阶段具体工作计划、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赴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为报告中民族药资源等内容撰写提供实践参考。

王景霞主持

专家讨论

    本次会议有效推进《临床中药学学科发展报告》撰写工作,明确撰写思路与核心方向,为报告高质量完成提供关键支撑,为中医药守正创新及临床中药学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
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山东泰安成功召开 //www.precookedfood.com/2025/07/14/32639/ Mon, 14 Jul 2025 06:43:29 +0000 //www.precookedfood.com/?p=32639     2025年7月3日至6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承办,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泰安市中医医院协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山东泰安顺利召开。本次年会以“中医经典传承 AI助力健康”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亚健康领域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原主任委员孙涛等参加开幕式并致辞,中国中医科学院马晓北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会议现场合影

    大会主题报告环节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秘书长李洪皎和大会主席孙丰雷主持。

    孙塑伦教授以《中医维护脑健康》为题,系统讲解了中医脑髓理论,并介绍了亚健康、治未病与脑健康之间的联系,以及从亚健康理论和实践角度如何维护脑健康,指明了亚健康学科建设需要加强的研究方向。

    何丽云分享了《压力性肥胖的中医药调理策略》报告,从脑肠轴紊乱、慢性应激诱导、肠道菌群失调、心理学压力等方面剖析了当今社会压力型肥胖的发生机制,并分享了压力性肥胖的中西医结合干预思路。

    荣培晶做《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失眠障碍的临床应用》的主旨报告,系统讲解了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失眠障碍的临床应用的基本理论和科学原理以及对原发性失眠的良好疗效。

    马立新教授做《浅谈人工智能(AI)与传统中医诊疗体系》的主旨报告,从人工智能和脑认知科学角度分析了人工智能与医学的深度融合及创新发展,辨析了人工智能辅助中医辨证的基本原理,并提出了人工智能辅助中医诊疗的未来展望和前瞻思考。

孙涛教授致辞

马晓北研究员主持

孙塑伦  教授

何丽云  主任医师

荣培晶  研究员

马立新  教授

主持人   孙丰雷 主任医师               李洪皎 研究员

    青年论坛环节,特邀訾明杰教授等青年委员围绕“标准太极拳对运动缺乏超重成人的影响”“身心疾病的干预”“中医药领域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构建方法研究”“基于模糊认知图与中医诊疗指南的辅助决策方法及2型糖尿病肥胖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管理研究”等内容进行了交流。

    为提升亚健康防治技能,服务基层百姓,亚健康分会连续6年举办“特色技术在健康维护中的应用及研究方法研讨会”,邀请宋继科、闫世艳等进行特色技术与科研方法交流。

]]>
推拿学科高质量发展专家研讨会暨首届中医药优势专科(推拿)鹏城论坛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成功举办 //www.precookedfood.com/2025/07/03/32548/ Thu, 03 Jul 2025 08:08:27 +0000 //www.precookedfood.com/?p=32548     2025年6月19日至21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及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联合承办的“推拿学科高质量发展专家研讨会暨首届中医药优势专科(推拿)鹏城论坛”在深圳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中医推拿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场合影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朱立国院士、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陈俊峰、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主任委员宋柏林等出席开幕式或视频致辞。

    朱立国在视频致辞中,深入阐述了推拿学科在中医药体系中的独特地位,并提出推拿学科的发展要遵循“守正创新、科技赋能、服务下沉”的原则,推动人才培养、循证实践、学科融合和标准建设四个方面的发展,为推拿学科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引。

朱立国致辞

    陈俊峰强调,推拿学科要从提升疗效、培养专门人才、完善标准化建设和促进中西医融合四个方面着手,确保学科发展具备长远的战略视野与可持续性。

陈俊峰致辞

    宋柏林表示,推拿学科目前面临的标准化与同质化、科研转化能力、人才梯队建设等核心难题,提出了“四轮驱动”的发展思路,指引推拿学科走向更高水平的发展。

宋柏林致辞

    学术交流环节,中国中医科学院杨金生教授围绕“中医外治法的临床取穴原则与技巧”作报告。他系统讲解了在治疗中的科学取穴方法,强调依据病证类型与个体差异精准选穴对于提升疗效的重要意义。结合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杨教授展示了外治技术在不同病症中的应用思路,并就如何实现推拿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提出了具体建议。其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推广价值,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杨金生作报告

    在“国家中医药优势专科学科建设经验交流”环节,与会专家就“推拿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路径”展开了深入探讨。李华南教授系统性地阐述了推拿学科的发展思路,强调必须强化基础理论研究与现代科技赋能的双轮驱动策略。吕立江教授则分享了建设国家重点学科的经验,以十四五期间浙江高水平重点学科建设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孔令军教授则重点分享了他在青年中医推拿人才培养方面的宝贵心得。

经验交流

    会后,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秘书长吴兴全作总结,他呼吁全行业共同努力,深化理论研究,推动技术创新,强化人才引进和培养,同时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服务更广泛的群众,为健康中国贡献推拿学科的积极力量。

吴兴全作总结

]]>
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第二十五次学术会议在南宁圆满召开 //www.precookedfood.com/2025/06/24/32485/ Tue, 24 Jun 2025 06:46:51 +0000 //www.precookedfood.com/?p=32485     2025年5月23日至25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第二十五次学术会议”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成功召开。本次会议以”疗效与创新”为主题,吸引了全国300余位男科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参会。

会议现场

    全国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顾问李曰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监测统计中心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厉将斌,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主任委员李海松,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秦国政,广西中医药学会、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波夫,广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岳桂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书记高宏君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杨文涛主持。
    会议设主论坛和青年成长论坛两大板块。主论坛围绕专家论道、学科建设、案例创新、临床研究、机制探讨、思路方法等六大专题展开。在专家论道专题,秦国政分享了《运用古代医方治疗男科疾病经验与感悟》,简述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小柴胡汤、当归四逆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治疗男科疾病的医案及用方感悟。李海松作《中医男科创新发展探讨之我见》报告,从中医男科体系完善程度、中医男科理论方法与现代临床匹配情况、历史发展限制等方面阐述了以疗效为导向、结合现代科技的中医男科发展新路径。戴继灿作《男性不育的分类与治疗方案选择理论、实践与思考》报告,介绍了男性不育分类、男性不育分类的临床实践和治疗分类、根据临床表现分类制定中医治疗方案,最后结合医案解释了改善能量代谢、抗氧化治疗、改善微循环等基础治疗方法。张志超作《男性健康管理及CIA康复》报告,阐述了男性健康理念的概念,通过健康问题和心理因素互为因果介绍了CIA疗法的内涵及具体方案,为男性健康管理提供了新模式。此外,厉将斌、王彬、张长城、张春和、朱勇、彭靖、孙建明、王瑞、金保方、李湛民、王祖龙、谢作钢、杨文涛、谢俊明、严张仁、宾彬、韩亮、刘保兴、李波、王顺德、李群生等专家学者分别作精彩报告,内容丰富,讨论热烈。

专家论道专题

    青年成长论坛上,荣红国、周磊、高大伟、游旭军、陈子龙、孙小勇、李凝华、张文秀、李霄、林煦垚、王继升等11位青年学者围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及临床基础研究展开热烈讨论,展现了中医男科领域的新生力量。
    本次会议通过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有效促进了中医男科学术创新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对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培养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2025年中医药交叉创新青年论坛在中山市成功举办 //www.precookedfood.com/2025/06/19/32296/ Thu, 19 Jun 2025 02:05:21 +0000 //www.precookedfood.com/?p=32296     2025年6月6日至8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山市中医院承办,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脑病研究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共同协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2025年中医药交叉创新青年论坛”在广东省中山市成功举办。论坛以”传承创新•数智赋能•促进交叉人才培养”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名中医药及多学科交叉领域的青年学者、临床专家和医学同仁参加。

青年论坛现场

    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宗友,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第五届、第六届主任委员孙塑伦,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主任委员高颖,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原副秘书长陈立新,中山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叶世南,中山市卫生健康局中医科科长邓波,中山市中医院党委书记赖海标,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韩振蕴、王明航,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孔令博,中山市中医院脑病中心主任杨楠,以及内科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赖新星、王丽颖、万凌峰和余亚兰等出席论坛。开幕式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常静玲主持。

    开幕式上,李宗友指出当前中医药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多学科交叉融合尤其是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对于中医药传承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他提出,青年学者要强化传承意识、筑牢专业根基,秉持创新精神、推动科技融合,积极交流合作、凝聚青年力量,为中医药发展注入新动能。

李宗友秘书长致辞

常静玲教授主持开幕式

    学术报告环节,东南大学王进教授探讨了《中药细胞外囊泡:传统医学的现代生物转化》研究进展,为中药研发提供新思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晓飞教授在《眼部影像与全身性疾病的关联研究》报告中,分享了眼组学、眼部影像联合AI技术在全身性疾病预测和早期诊断中的创新应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玲教授围绕“信息时代下的中医药防治脑卒中临床研究”,介绍了脑卒中智能分期、诊断,医嘱药品智能识别以及精准分析中西药联用不良反应信号的相关成果。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韩振蕴教授在《关注心身类疾病提高临床诊疗技巧》的报告中,强调四诊合参、神形并调和心身同治等中医人文诊疗特色能够为心身类疾病诊疗提供助力。

    中山市中医院杨楠主任在《数智赋能中山市中医药防治康一体化健康服务模式建设及案例分享》报告中,展示了数智技术助力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康复全链条中的应用,并分享了中山市的成功实践案例。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公彦栋副研究员聚焦“血液发育和疾病研究的探索”主题,分享了利用单细胞多组学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手段解析哺乳动物造血发育及血液相关疾病,尤其是在解析人类和非人灵长类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发育方面发表的一系列前沿成果。中国中医科学院陈鹏研究员在《中医药问题导向的交叉科学技术应用》报告中,介绍了芯片与自动化学生物学平台、多类器官芯片等交叉科学技术研发平台的建设成果。

    清华大学张鹏副研究员系统讲述了“中西医多模态网络关系推断模型探索与应用”的相关成果。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卓政博士围绕“中医大模型开发与应用:Deepseek在中医领域的应用现状与问题”,详细介绍了Deepseek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局限性和可能的技术突破方向。北京交通大学杨扩博士以“基于人工智能的临床辅助诊疗与网络医学算法研究”为题,讲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技术支撑以及大模型技术,重点介绍了中医辅助诊疗模型助力中医临床诊疗水平提升的系列交叉研究成果。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张斌龙博士在《基于多模态神经影像的脑病头针方案研发与效应探索》报告中,介绍了头针靶点发现的研究范式及系列成果。学术报告环节由利为恵德公司常宇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王丽颖研究员、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明航教授、西安中医脑病医院余亚兰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孔令博主任医师、江苏省中医院万凌峰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马大勇主任医师以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刘珍洪博士主持。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主持

    本次论坛特别设置了”AI赋能中医药交叉创新研究”圆桌讨论环节,围绕人工智能与中医药的深度融合,当前面临的关键瓶颈问题以及优先攻关方向等展开深入探讨。青年专家各抒己见,在热烈的讨论中不仅碰撞出创新智慧的火花,更清晰描绘了AI技术与中医药传承创新协同发展的蓝图。孙塑伦教授建议,要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定期专题讨论。

孙塑伦教授在圆桌讨论环节发言

圆桌讨论现场

    本次论坛是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为中医药青年人才提供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通过跨学科、多领域的深入探讨,汇聚青年智慧,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高颖教授论坛总结

]]>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四十二次学术大会在青岛成功举办 //www.precookedfood.com/2025/06/12/32190/ Thu, 12 Jun 2025 06:30:49 +0000 //www.precookedfood.com/?p=32190     2025年5月16日至18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流派传承创新共同体、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市中医医院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四十二次学术年会” 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本次大会以”海纳百家、泽被婴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700余名代表参会。国医大师丁樱、王烈,全国名中医汪受传、贾六金、张奇文,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陈俊峰,山东省卫健委副主任李明,山东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金峰,人民卫生出版社副总经理宋秀全,青岛市卫健委副主任张充力,青岛市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孙金芳,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顾问俞景茂、朱锦善、王素梅、徐荣谦,名誉主任委员马融,主任委员熊磊,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流派传承创新共同体主席虞坚尔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于杰主持。

参会代表合影

    国医大师王烈教授发来亲笔贺信,全国名中医张奇文教授以“海纳百川 泽被婴童”题词勉励同仁。

国医大师王烈教授亲笔贺信

全国名中医张奇文教授题词

    在开幕式上,陈俊峰对分会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强调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以高质量党建活动促进分会高质量发展;二是要利用分会自身优势,做好标准、科技成果转化、案例库建设及科学普及等工作,提升分会学术引领力;三是深入建设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不断夯实学科发展根基。

陈俊峰副秘书长致辞

    大会特邀多位权威专家作主旨报告。丁樱在《中医思维与现代科技》报告中,深入探讨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提出中医药数字化转型的破局之道;汪受传以《学会引领,推进中医儿科标准化建设》为题,系统阐述了中医儿科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实施方法;马融作《抽动障碍与共患病》报告,分享了抽动障碍的流行病学、共患病情况、抽动障碍及共患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策略;熊磊以《医理求效》为题,通过典型医案分析,阐释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重要价值;虞坚尔解读了最新《中西医融合防治哮喘指南》,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丁樱教授作主旨报告

汪受传教授作主旨报告

马融教授作主旨报告

熊磊教授作主旨报告

虞坚尔教授作主旨报告

    本次大会设1个主会场和9个分会场,名医大家作63场学术报告,报告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精彩纷呈,充分展现了中医儿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会议特别设置“名医面对面”环节,丁樱、贾六金、朱锦善、俞景茂、马融、虞坚尔6位名师名家忆往昔、话今朝,分享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和治学心得,令参会代表对“读经典、拜名师、做临床、善总结、带团队、广传播”的名医之路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名医面对面现场

    焚膏继晷,青蓝相承,“优才论道”“青年论坛”“研究生壁报”展现了新生代的创新活力,中医儿科后继有人。

研究生壁报展示

    会议期间还组织了“健民、健步、健身”主题活动以及“崂山北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义诊”,彰显了中医药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健步行活动

义诊活动

    本次大会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是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会,儿科分会将秉承“守正创新,护佑婴童”的宗旨,深化儿科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分会的学术影响力与辐射力。

闭幕式现场

]]>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顺利召开 //www.precookedfood.com/2025/06/12/32182/ Thu, 12 Jun 2025 06:27:17 +0000 //www.precookedfood.com/?p=32182     2025年5月24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分会、杭州市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等共同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分会2025学术年会在杭州顺利召开。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杨明会、中国中药学会常务副会长吴宪、副秘书长申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党委书记宋丽娟、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承创新处二级巡视员肖锋、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院长吴晓龙、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国辉以及来自全国各地380余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大会合影

    开幕式上,杨明会在致辞中强调,医院药学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重要一环,现代科技为其带来发展契机。他对分会提出三点建议:秉持党建领航理念,推动相关文件精神落地;坚守改革赋能信念,融合现代科技与中医药理论打造学术标杆;笃定人才固本方针,健全培养体系,为药学事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会议正值第二十五个全国科技活动周和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际,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宗友通过视频发出《弘扬科学家精神》倡议,号召广大会员和中医药科技工作者怀爱国情融入国家战略,求真务实攻克难题,协同合作促产学研创新,坚守底线育青年人才、守学术道德,共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肖锋表示,浙江重视中医药工作,作为首批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已取得成果,未来将以质量、科技、人才为动力,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与产业化。

领导致辞

    会上,发布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等级(11项)》以及中国中药协会《中成药临床应用规范》《中成药处方审核与点评技术规范》13项团体标准。

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学术交流环节,肖小河作题为《中药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新策略》的报告,剖析中医药发展机遇与挑战,提出基于底层逻辑认知的高质量发展策略,强调满足临床需求以提升中药安全性、有效性,并介绍了中药安全性评价新策略、方法体系及相关成果。

    吕圭源作题为《中药药效研究与新药开发探索、实践》的报告,指出中药有独特疗效且相对安全,但也面临种种挑战。他强调中药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探讨了中药药效物质、作用机制及药物靶点等内容。

    苏祥飞作题为《中医药团体标准制定、实施与评估的现状与思考》的报告,围绕中医药团体标准工作,介绍了其发展历程、政策支持、实施评估及应用情况,指出团体标准对保障中药质量和疗效的作用,同时指出实施推广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曾晓飞作《浙江省中药质量控制数字化管理的实践》的报告,介绍浙江省推进中药质量控制数字化管理,构建全链条追溯体系。通过改革建立服务平台,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并计划深化应用、完善制度,助力中药质量提升与创新。

    黄正行作《大模型技术及其在医疗健康中的应用》的报告,聚焦大模型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探讨其发展机遇与挑战。该技术潜力巨大,可提升诊断准确性和效率,未来需攻克数据标注等难题,推动技术深化应用,助力医疗智能化。

    宋宗华通过视频作《2025版〈中国药典〉(一部)修订解读》的报告,介绍2025版《中国药典》(一部)编制背景、大纲及修订情况,包括完善中药饮片标准体系、修订品种性状、强调安全性控制等,并对中成药实施全面质量控制策略,彰显修订意义与前瞻性。

    曹俊岭作《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建设情况介绍》的报告,汇报2017~2025年春季中药临床药师培训招生情况,指出各单位招生学员特点。下一步将加强合作单位管理和培训,建立退出机制,并与现场人员交流分享,共筑良好培养环境。

主会场讲者/主持合图

    平行论坛同步推进,围绕“人工智能与中药现代化”展开专场汇报,陈素红、李学林、李澎灏、郭柳、郭君萍、邵燕飞分享了中药成果转化、人工智能应用、健康宣教系统开发、GAP生产管理、数智化药学服务能力建设和DRG药学服务实践的经验,为相关领域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平行会场讲者/主持合图

    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围绕集采政策下的中药质量管理与人工智能助力医院药学发展和医院药学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两个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讨论环节

]]>
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第二十六次中医肝胆病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www.precookedfood.com/2025/06/03/32127/ Tue, 03 Jun 2025 01:28:55 +0000 //www.precookedfood.com/?p=32127     2025年5月23日至25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与湖北省中医院共同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六次中医肝胆病学术会议”在湖北省武汉市顺利召开。本次会议以“多元合作共发展,传承创新启新程”为主题,线下参会600余人,直播点击量超过20万人次。

参会代表合影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王国辰、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秘书长李增德、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医政管理处二级调研员左威、湖北省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华、湖北中医药大学校长陈刚、湖北省中医院党委书记、院长何小明,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主任委员徐春军等出席本次会议。开幕式由湖北省中医院李晓东教授主持。

    王国辰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肝胆病分会在党建工作、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工作,并对分会发展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把准政治方向;二是聚焦守正创新,提升学术引领力;三是深化标准建设,推动诊疗规范化;四是加强人才培养,厚植发展根基。期望肝胆病分会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王国辰致辞

    徐春军表示,肝胆病分会按照“学术引领年”有关要求,系统推进学术活动与临床实践结合,深化经典传承与青年医师培养,开展多项品牌健康科普与基层服务项目,并在科研攻关、指南制定及国际交流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未来将继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为健康中国建设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贡献学会力量。

徐春军致辞

    学术报告环节,国医大师王晞星教授做了题为《调肝名方的演变与应用》的报告,系统阐释调肝方体系以小柴胡汤为和解祖方,衍生四逆散、肾气丸等经典方剂的演变规律。重点解析“体阴用阳”核心,指出调肝需以疏肝、养肝、清肝等法刚柔相济维系气机平衡,强调肝与心、肺、脾、肾多脏协同治疗的整体观念,通过脏腑整体调治提升临床疗效,为中医经典名方传承与创新应用提供新视角。

    国医大师杨震教授做了题为《气化学说概念及黄元御气化学说》的报告,系统阐释“气化学说”核心内涵,重点解析清代名医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体系。指出该学说以脾胃为枢纽,强调气机升降有序、脏腑协同的整体观,并结合现代临床实践探讨其在肿瘤等疑难病症治疗中的创新应用,为中医理论传承与临床诊疗融合提供新思路。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相鹏教授做了题为《医学人工智能应用路径分享与探索》的报告,系统剖析AI医疗落地的关键路径——从数据治理、模型开发到临床验证闭环。重点解析多模态大模型整合影像、病理等多源数据构建精准诊疗体系的技术逻辑。指出跨学科协作是破解数据孤岛与泛化瓶颈的关键,强调以肝癌智能诊断为例的临床实践可显著提升诊疗效率,推动医疗AI从科研向临床高效转化,为医学人工智能落地提供实践路径。

    天津中医药大学胡镜清教授做了题为《痰瘀互结研究与临床应用》的报告,系统梳理理论源流,提出“痰瘀同源互化”理论,揭示痰瘀贯穿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全程的病机演变规律。动态规律揭示证候演变路径,科学基础通过代谢组学等锁定生物标志物。研究贯通“理-法-方-证”,推动中医证候研究现代化,为慢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提供新范式。

    此外,全国名中医赵文霞教授、肝胆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李秀惠教授、李晓东教授、徐春军教授分别进行主旨报告。

专家报告

    本次会议设置6个专题分会场,围绕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肝硬化等重大疾病的防治展开广泛研讨,展示中医药在肝胆疾病防治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创新成果,并创新性举办了中医工作坊,现场展示中医特色疗法。会议收到学术论文340余篇,特别设立了论文口头报告专场与青年辩论活动,为青年学者搭建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学术思想、展现思辩风采的平台。

]]>
中华中医药学会检验医学分会2025年学术会议暨换届选举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 //www.precookedfood.com/2025/06/03/32118/ Tue, 03 Jun 2025 01:28:36 +0000 //www.precookedfood.com/?p=32118     2025年5月23日至25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共同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检验医学分会2025年学术会议暨换届选举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会议以“传承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来自全国中医药检验领域近300名专家学者出席。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杨洪军,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陈俊峰,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罗增刚,辽宁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许海玉,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党委书记李秋艳、副院长徐浩,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崔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杨曦明,中华中医药学会检验医学分会顾问寿好长、主任委员李琦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检验医学分会秘书长、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唐玉凤主持。

参会代表合影

    陈俊峰在致辞中表示,检验医学分会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提升党建强会质效,重点在保证、促进、监督上下功夫;坚持数字赋能,加强中医检验医学关键技术攻关和指标体系构建;更加注重社会服务,突出学术性、公益性和社会性。

陈俊峰致辞

    罗增刚聚焦检验学科发展的核心命题,强调为临床提供更便捷规范的检验服务,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学科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罗增刚致辞

    李秋艳介绍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检验科在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等领域取得的成果,表示医院未来将持续为检验学科发展提供人才培养平台与资源支撑。

李秋艳致辞

唐玉凤主持

    主旨报告环节,杨洪军作了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环境、方向与重点领域》的报告,从科技创新的底层逻辑、关键方向及核心领域三方面,系统梳理了中医药科技创新的发展路径,为学科创新发展提供方向指引。

    许海玉作了题为《中医证候分子本体及“病-证-方”网络关联定量计算平台》的报告,聚焦先进计算技术,从分子层面揭示中医证候本质及“病-证-方”之间的内在关联,为证候研究提供数字化工具。

    徐浩作了题为《关于构建中西医结合精准医学新模式》的报告,从理论层面阐述了中西医结合在精准医学领域的独特优势,为临床实践提供新思路。

    崔巍作了题为《筑牢检验生命线、重视质量控制》的报告,强调了检验学科质量控制在医疗领域的重要性,并结合案例解析了质量体系建设的关键要点。

    李琦作了题为《AI助力下的中医检验融合发展之路》的报告,探讨未来AI技术与中医检验融合发展途径,展望AI在检验数据挖掘、辅助诊断等场景的应用前景,为学科智能化转型提供实践方向。

专家作报告

    本次会议特别设立了中医检验传承创新、检验临床深度融合、质量体系持续提升三个分论坛,全面展示了中医药检验领域的最新成果,为学科传承创新与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中华中医药学会检验医学分会换届选举会议,选举产生了检验医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寿好长当选为顾问,陈永德当选为名誉主任委员,李金星、洪燕英、徐菲莉、黄开泉当选为名誉副主任委员。李琦当选为主任委员,马艳侠、赵友云、徐宁、郭洁、陶庆春、康向东、梁文杰、韩冉当选为副主任委员,王凤梅、钱丽丽当选为青年副主任委员,唐玉凤当选为秘书长,王晓玲、张省委、姜辉、董国伟当选为副秘书长。

颁发证书

]]>
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山西太原顺利召开 //www.precookedfood.com/2025/06/03/32111/ Tue, 03 Jun 2025 01:20:43 +0000 //www.precookedfood.com/?p=32111     2025年5月16日至18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山西省煤炭中心医院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山西太原开幕。会议以“融合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近500名针刀医学领域的专家代表参加会议,共同探讨针刀医学的最新发展动态与临床应用成果。

参会代表合影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王国辰、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巡视员王卫东、山西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李华荣、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李石良等出席开幕式,山西省煤炭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安健致欢迎辞,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秘书长李辉主持开幕式。

    王国辰肯定了针刀医学的独特价值及近年来与现代科技结合取得的成就,指出其在多领域成效显著。同时提出期望:加强基础研究,深化理论创新;推动技术创新,提升诊疗水平,探索中西医协同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壮大专业队伍;促进国际交流,扩大国际影响,推动针刀医学为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王国辰致辞

    王卫东介绍了山西中医药历史悠久、流派鲜明,近年来在政策推动下发展迅速,在多方面取得成果,针刀技术也进展显著。此次大会落地山西,是对当地学术工作的肯定,将为中医药传承创新注入新动能。

    在学术交流环节,董福慧教授作题为《让中医微创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的报告,通过信息技术对中医微创技术的发展具有客观性的推动,其时效性的信息更新、价值性的成果转化、普遍性的应用场景、传递性的经验共享,依附于可处理的技术载体,通过共享性特征实现中医微创技术的创新与普及。

    郭长青教授分享了题为《针刀松解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应用与机理研究》的报告,基于中医经筋理论,对针刀松解法治疗膝骨关节炎从临床疗效观察、效应机制阐释进行系统研究,内容涵盖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进一步提供了以针刀松解法为主的中医治疗方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科学证据,为中医临床诊疗指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最终治疗临床实践。

    宋文阁教授作题为《手术失败综合征的针刀序贯五法治疗》的报告,从腰背部手术失败综合征的定义、病因病理、治疗、及微创术后的残余症状等方面切入提出针刀序贯五法松解治疗,分步骤解决问题。

李石良作报告

    李石良教授带来《胸背部疼痛的可视化针刀治疗》的报告,从解剖、诊断到病历分享强调用可视化技术辅助针刀治疗胸背部疼痛,就像给治疗加了“导航”,更精准安全。

专家报告

    本次学术年会设立“青年特色论坛”,为青年人才提供展示成果、交流合作和获取专家指导的机会;设立“经典针刀论坛”,助力传承中医理论,分享探讨临床经验;设立“可视化针刀论坛”,促进技术交流、操作演示与多学科融合。

]]>